知秀网 > 问答 > 正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①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王”:指陈后主,他亡国时,还在教宫女唱新谱的歌曲《玉树后庭花》。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李白有诗句“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有评论说,许浑诗末句即用此意。说说你对本诗末句的理解。

优质解答

(1)本题有两小问,一是描写的景物,从诗句中筛选出来即可.“戍楼空”“千官冢”“禾黍高低”,描绘出一幅衰败的景象.二是分析“写景的特点”,也就是手法,“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本题注意对两句诗的理解.“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的意思是“论宫苑你比长安少,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惟有青山似洛中”的意思是“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答案:
(1)颔联描述了金陵的衰败景象.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对比.这一联诗人将古今进行了对比,即昔日厚葬高官大臣的地方,而今却只是一片松岗,昔日皇亲贵族们寻欢作乐的宫殿,而今却成了栽种庄稼的地方.
(2)许浑在末句中,把金陵与洛阳相比,意在说明曾经的六朝古都,如果繁华褪尽,如同李白诗中所说的洛阳一样,只剩下一片苍茫的青山,让人从中有世异时移,兴衰难诉的感叹.

参考译文: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赏析: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