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朝各代的起义军的粮草是怎么来的?

打仗打的是后勤,不仅现代,古代也是如此。不知道没关系,知秀网小编告诉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后勤补给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能不能吃上饭吃饱饭,是古代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

后勤补给问题,一直都是难题,对于古代的起义军这个问题就更加的尖锐,所谓起义军是个比较褒义的说法,如果站在朝廷的角度,那么他们就叫土匪或者流寇。

不管名字叫什么吧,成王败寇,造反这种事,总是失败得多,起义军维持军队重要是两种方式,前期就是一个字,抢。

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抢,比如说隋末的起义军瓦岗寨,之所以能够坚持那么久,就是因为占据了当时隋朝的两个大粮仓,在洛阳一带形成了庞大了规模。

等你到了一定规模,尤其是攻占了城池,有了自己根据地的时候,就要开始自己种粮食和收税了,但是只要极少数的起义军能够走到这一步,基本上都倒在了第一步。

就拿规模庞大,甚至是推翻了明朝的李自成起义军来说,他们依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就是依靠以抢夺为主的阶段。

明朝末年,由于此前多为皇帝的懒政和国家腐败,明朝的底层组织已经烂透了,形成了无数的流民,这些流民无家可归,无饭可吃,规模庞大,随时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而小冰河期的粮食减产问题,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什么都能忍,没饭吃这件事,谁也忍不了,于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一批人开启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浪潮。

公平地说,明朝末期是真的能打,名将辈出,所谓名将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因为要同时承受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关外的女真人,明朝崇祯年间,整个大明朝就没有消停过。

崇祯末年,也是花了大力气要消灭农民起义军,并由此改革了兵制,产生了一个人负责好几个省军务的都师这种职务。

杨嗣昌,洪承畴,左良玉,孙传庭,卢象升这些都是明朝末年占压农民起义有名的将领,那打起仗来绝对是好手。

但作为将领他们是够优秀了,但是明朝末年那种情况,已经不是单纯靠军事能够平定了,农民起义火苗,随时都会点燃,有时候你明明看着已经把他们消灭了,打散了,但是很快他们就又重新聚集起来,流民的可怕就在这里。

所到之处,对某一县城的掠夺,简直是寸草不生,除了抢钱抢粮食之外,还裹挟着一大部分人继续做流民,本来就什么都没有的底层百姓,很容易跟着部队走。

结果是明朝的名将换了一茬又一茬,起义军的火苗,扑灭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扑灭,很快就又燃烧起来。

最后一次希望,就是孙传庭,但是流传的一句话叫做,传庭死明朝亡,这里面也反映出起义军的规模发展巨大。

明朝末期内忧外患,同时崇祯皇帝也多疑,不但是杀了袁崇焕,还关押过不少将领,孙传庭两年前被关进监狱的时候,起义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了。

当崇祯要启用孙传庭的时候,孙传统还以为这次只不过是小打小闹,但没想到他居然是面对李自成的几十万兵马,而这一一切在两年前李自成还差点死掉。

孙传庭潼关战死,李自成很快就挥师北上,准备进攻北京,李自成是成也流民,败也流民,因为没有稳定的根据地,李自成也没有管理大型城市的经验,他很快就从西安出发,直逼北京。

终于明朝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崇祯皇帝死前以发掩面,说自己无颜见列祖列祖,并恶狠狠地诅咒群臣,朕非亡国之君,诸位皆亡国之臣。

崇祯皇帝如此痛恨自己的官员,主要是源自于前几个月的筹集粮饷事件,让这些官员出钱,一个个哭穷,就是不出钱,结果大明江山丢了,这些人的财富也保不住了。

李自成进了北京,也缺钱,他可不会这么客气,直接就是抢,跟土匪绑票是一样的,把这些大官绑起来,严刑拷打,不交银子不放人,结果数月之前还在那里哭穷的官员们,这下子乖乖交出了大笔的银子。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对那些官员们是个惩罚,因果报应,很爽的一件事,但是也暴露了,李自成起义军没有进化的思维,依然采取的是原始的抢夺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运作,结果大大地失掉了,北京城大批有基层官吏的支持,这些人不但手里有资源,而且有头脑,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李自成彻底把他们给得罪了。

金银是抢到了,但最终还是守不住,李自成很快被入关的后金打败,并从此一蹶不振,无法从抢夺,过度到管理和收税,是李自成败亡的根本原因。

古代的起义军,要面临粮草等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办法,比政府军更少也更为艰难,通常也就只有抢,只有进化到管理上面去,起义军才能变成割据政权,或者夺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