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洺水之战中,李世民为什么胜的那么艰难?

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正月至三月,秦王李世民在洺水流域与刘黑闼军进行了一场恶战,后世称之为“洺水之战”,此战中李世民胜的十分艰难。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刘黑闼的崛起对大唐来说是一个意外,武德四年(621)六月,李世民一战消灭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主力,中原基本扫平,天下大定。被册封为“天策上将”的李世民已经开文学馆,召集“秦王府十八学士”,开始研究治国理政之策。而刘黑闼却在河北闹出了巨大的动静,无奈之下,“天策上将”又一次披挂上阵。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此人以攻占勇猛著称,颇受器重。窦建德被斩后,部下众将共推刘黑闼为主,打起夏王旗帜再次起兵。

起义军势头很猛,不到半年的时年内便连续击败大唐淮南王李神通、李艺(罗艺)、李世勣,并俘虏了薛万钧、李玄通等将领,全面收复了窦建德所建大夏王朝的所有领土,并自称为“汉东王”。

李渊此时犯了两个错误:其一,认为刘黑闼掀不起多大浪,靠李神通等人与地方部队完全可以将其制服;其二,主观上不愿启用老二李世民,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对太子甚至自己的地位都构成了威胁。

直到刘黑闼势力壮大,接连击败大唐名将,李渊实在束手无策时,才决定启用李世民,同时派老四李元吉为副帅作为牵制。

得知李世民亲自出马,刘黑闼比较识相,放弃了部分城市,全面收缩到首府洺州,凭借洺水防御李世民。两军隔河对峙,正当李世民苦思破敌之策时,一则战报指明了战役的方向,洺水县人李去惑发动暴乱,占据洺水县投靠大唐。

李世民顿时消除了疑惑,因为洺水县位处洺州与河北后方连接的咽喉,无论刘黑闼获取粮草,还是想要逃跑都必须经过这里。于是,派大将王君阔占领洺水县。此后,这场惨烈的大战便围绕一个小小的洺水县展开。

刘黑闼当然知道洺水的重要性,派出大军连续攻打洺水,李世民派出秦叔宝、李世勣等人支援王君阔,但洺水县与唐军隔着洺水,但与刘黑闼却近在咫尺,王君阔渐不能支。而勇将罗成(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替换王君阔,刘黑闼昼夜攻城,罗成虽然勇猛但也没能抵挡,被刘黑闼俘虏,毫不屈服而被斩首,时年二十岁,实在令人惋惜!

双方围绕洺水县进行了六个月的拉锯战,死伤无数,但没有让一粒粮食进入洺州,刘黑闼已经穷途末路。鉴于他的勇猛,李世民只能出下策,待刘黑闼最后一搏时掘开了洺水,虽然淹死敌军不计其数,但自己的部队与百姓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两败俱伤,而失败的刘黑闼逃窜到了突厥避难。

李世民骁勇善战,为何洺水对战刘黑闼却如此艰难?还搭上罗成的命呢?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果政策不对路战争便会无穷无尽,此战诠释了这个道理。

首先,唐朝的政策出了问题,窦建德被俘后,在长安闹市被斩,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也被李世民斩首,使窦建德的部下心有余悸。而且,唐朝在原窦建德统治的区域内,大肆搜捕窦建德的心腹大将,搜刮他们的金银财宝,对这些人没有拉拢安抚,反而施加暴力,激化了矛盾。众将走投无路才被迫起兵反抗。

其次,窦建德为政清廉,始终保持着农民勤俭朴实的作风,统治区域内人民都怀念他的仁政。而唐军到来后,施行严刑峻法,人民十分不安。刘黑闼起兵后,便自发自觉地支持他。民心所向,才使刘黑闼短期内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从隋末开始,混战多年,人民饱经战乱,一心思安,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天下大治。可以说,李世民也忽略了这个问题,只是从军事上打败了刘黑闼,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局面,造成刘黑闼很快便又死灰复燃。

而太子李建成主动请缨,再次平定刘黑闼的过程中,名臣魏征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才华,溃破了这一天机。施行了缓和的政策,使人民安心生产,争取了民心。对窦建德旧部施行了宽大政策,软硬兼施,分化瓦解。几乎兵不血刃就打败刘黑闼,并将其斩首示众。

可见,上级正确的决策可使事半功倍,而错误的决定使得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