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探索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有哪些影响因素?

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曾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经济空前繁荣,文明辉煌、影响深远。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也让世人始终不能释怀。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时至今日,世人仍旧在不停地探讨它衰亡的种种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同1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观点、看法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让我们一起探求罗马帝国衰亡的各种原因。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年仅6岁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被废黜,西罗马帝国大厦轰然倒塌,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个曾称霸地中海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的内外绞杀下覆没了。罗马城墙上刻有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曾经强盛一时的西罗马帝国在经历了500年发展历程后,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世人永远的回忆。

罗马帝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也是西方文明的滥筋之一,罗马帝国之于西方的重要性,更甚于汉、唐帝国之于中国。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已经成为常态;而在西方,罗马帝国却后无来者。世人也许是有感于罗马的伟大,或者是有感于罗马文化对西方社会的长期影响,孜孜不倦地探讨罗马帝国为什么灭亡、何时灭亡以及是否灭亡等问题。尤其是对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反思,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兴趣。

从5世纪初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到18世纪末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哀亡史》,历史学家们著书立说,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看法,为探讨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争论不休。他们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史学观点。

传统史学认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方古典时期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西方文明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这样的观点强化了罗马在西方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甚至使“梦回罗马”成了西方人挥之不去的帝国情结。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他们的观点。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开始。罗马帝国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大帝国。从共和时期开始的长期对外扩张使罗马俘虏、贩卖了大量奴隶,将他们广泛使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奴隶制的发展促进了帝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国力强盛,为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奴隶制度就没有罗马帝国,不过成也奴隶制度,败也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

罗马帝国末期,奴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出现危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力不足。罗马在扩张期间将大量的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变为奴隶,强迫他们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劳动,或者将他们运送到奴隶市场上作为商品直接销售。公元2世纪以后,随着帝国对外战争结束,作为奴隶重要来源的战俘骤减,奴隶资源甚至断绝。而繁重的劳动和残酷的剥削,使奴隶无法通过繁殖后代来扩充奴隶队伍,又致使奴隶严重自然减员。奴隶资源枯竭造成生产衰退,社会经济基础崩溃。

其次,农业的衰落。罗马帝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帝国,农业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早在公元1、2世纪,也就是罗马帝国奴隶制度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帝国的经济,特别是经济中心意大利的农业就已经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公元1世纪后,西西里岛不再是意大利的粮仓,罗马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非。意大利的农业日益衰落,表明奴隶制度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罗马帝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安东尼王朝的皇帝们为了阻止意大利农业的衰落,曾经采取各种措施。例如,涅尔瓦设置了低息贷款基金,购买土地分给无地居民;而图拉真则规定元老院元老必须将1/3以上的财产投资于农业。但是,这些措施并未改变颓势,到公元2世纪末,罗马帝国的农业仍呈现全面衰落态势。公元3世纪,农业衰落迅速扩展到非洲行省、高卢行省等地。农业衰落的原因不是因为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而是在于人,它是奴隶制度危机造成的恶果。

第三,手工业的衰落。农业和手工业关系密切,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农村的原料和市场,因此农业危机必然危害到手工业。从共和国末期到帝国早期,意大利手工业有了相当发展,形成了铁器、陶器、青铜器、银器、玻璃、羊毛等比较齐全的分支。但是到公元3世纪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因为奴隶劳动毫无利润可图,加上在与西班牙行省、高卢行省和北非行省等地的手工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除了少数城市的毛纺织业还能勉强维持外,意大利的手工业整体处于衰落趋势。

第四,商业的衰落。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衰落,商品减少,商业日益萧条,最终走向衰落。此外,商业的衰落还影响到财政金融。帝国末期,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政府被迫发行劣质货币,后果极其严重。

从公元3世纪以来,罗马的金币含量减少17%,银币含量也是越来越少,到最后仅有5%,大量发行劣质货币造成物价上涨,政府的开支随之增加,而税收明显不足,为此只能发行更加劣质的货币。如此恶性循环,使得经济陷入崩溃,人们被迫退回到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

最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罗马人鄙视劳动,并且帕苦怕累、贪图安逸、奢侈腐化,认为劳动完全是奴隶的事情,奴隶主贵族已经沦落为帝国肌体上的寄生虫,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帝国政府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贵族为了维持奢侈腐化的生活,更加丧心病狂地压迫剩削奴隶。

奴隶被奴隶主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最大限度榨取奴隶的价值,采取各种方法限制奴隶的自由,对奴隶实行最大限度的剥削和压迫,甚至强迫奴隶永不停歇地工作,而给予奴隶的饮食十分粗劣,衣物十分破旧。在奴隶制度下,奴隶既遭受强迫劳动又无人身自由,他们对劳动没有丝毫兴趣,将劳动视为禁钢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时刻想摆脱劳动,逃离劳动。

他们往往采取虐待牲畜、破坏工具、逃亡,甚至举行武装起义的方式进行反抗。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在奴隶劳动时,迫使其戴上沉重的脚僚,如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如果奴隶胆敢逃跑,一旦被抓回,其前额还会被烙上“逃犯”二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参加起义被俘的奴隶,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结果-死亡。奴隶如果衰老无用,奴隶主就将其送到台伯河,任其自生自灭。奴隶主如此残酷剥削压榨奴隶,严重阻碍了帝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这些情况造成帝国中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奴隶不断反抗、逃亡或者起义,重大起义不断发生。公元前73年爆发了罗马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斯巴达克起义。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制度经济,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加速了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化的进程。公元2世纪后,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先后燥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起义军攻陷城市,烧毁农田,杀死奴隶主,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公元3世纪后,奴隶起义风起云涌。例如,公元238年,北非爆发奴隶大起义:公元283年,高卢地区爆发巴高达运动;公元408年,巴高达运动再起.

罗马的一支大军自高卢返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袭击,全部战利品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奴隶主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这些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末期,奴隶制度已经全面陷入危机,这是一种制度性危机,包括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军事危机、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等方面,罗马帝国也就亡于应对各种危机。总的说来,在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度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必将被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而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罗马帝国也只能被历史淘汰,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