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必须迁都到北京后,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吗?

明朝的大神王阳明曾经对明朝的国防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的观点是“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宣大蓟辽)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说的这些地方位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辽东地区,换句话说,也就类似于宋朝人口中的燕云十六州。那么为什么说明朝必须迁都北京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明朝的经济中心完全在南方,北部已经远远落后

从南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地区遭到了金和蒙元等政权的反复蹂躏,经济水平一落千丈,人口也大大地降低。直到明朝的前期,天下初步稳定以后,北方才开始慢慢的恢复自己的元气。但是由于破坏时间太长,具体的水平仍然和南方地区差的远。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面对北方草原的猛烈进攻,明军很可能选择后退。所以说只有迁都这个最光明正大的理由,才能使本在南京的群臣闭嘴。在朱棣刚刚宣布迁都之时,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最后君权大于一切,才稳定了局面。

蒙元南下南下以后,对原金国统治的北方地区进行了大屠杀,北方的人口下降了70%以上,经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元朝统一全国以后,许多蒙古贵族将农田改成了牧场,在元朝统治的90年里,北方的经济一直没有恢复。

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在元军与农民军的反复较量中,北方刚刚有了一些起色的经济再次崩溃。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初期,河北、河南、山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数量都已经到了冰点,所以才出现了山西大移民。

经管如此,北方的经济想完全恢复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已经没有了政治中心的优势,以前王朝的首都都在长安、洛阳、开封之间来回运动,这些城市都在北方,完美的带动了北方的经济。而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北方地区缺少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慎重的考虑,永乐皇帝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从源头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

2、从国防战略的角度考虑,迁都北京也是必走的一步

燕山山脉长城一线历来就是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中原王朝必保的地区。历代的中原王朝都依靠这一条国防线守护者中原大地的安全和安宁。但是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汉人失去了国防的命脉,随后建立的宋朝就必须靠着数量优势的步兵去抵抗彪悍的草原骑兵。这些骑兵没有了燕山山脉的阻隔,可以在中原大地上纵马驰骋,宋朝一点办法也没有。北方的游牧骑兵日夜兼程四天就可以到达黄河岸边,直接威胁中原王朝的心脏。

这个道理明朝也不会不懂,辽宣大一线明朝必须保住。但是这样一来就必须在边境布置重兵,而京城也需要重兵拱卫,这就大大增高了明朝的国防投入。更重要的是明朝延续了宋朝的毛病,对武将并不信任,担心他们取而代之,文贵武贱的现象仍然十分的普遍。

由于北方距离南京遥远,指挥起来十分耽误战机,因此北方需要一位大员镇守统筹全局。但是明朝是不会轻易设立这一个职位的,明朝皇帝也担心安史之乱的第二版。因此,也只有唯一的办法,皇帝将首都设立在北京,既解决了兵力重复建设的问题,有从根源上杜绝了武将谋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指挥北部军队抗击草原上随时可能南下游牧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