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文史百科 > 正文

曹操为何没有利用当时蜀中空虚的机会,袭取西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占领汉中后,没有趁势继续夺取西川,是不是他的战略失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率领军队主力开始攻打盘踞汉中的张鲁。七月,曹操击破张鲁军队主力,占领南郑。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占领汉中。在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司马懿和刘晔建议曹操继续进军,与刘备交手,占领西川。但是,曹操用刘秀的那句话回答了他们,人不知足,既得陇又望蜀乎?最终,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于十二月率领主力回师。

由于曹操率领主力撤退,这使得留守汉中的夏侯渊遭受了刘备的攻击。由于汉中是西川北方的门户,失去了汉中,西川就有唇亡齿寒的危险。所以刘备动员了西川所有的力量对汉中进行争夺。在战斗中,夏侯渊阵亡。曹操闻讯后,只得率领主力前来救援。可是,由于战场形势已经改变,曹操最终承认汉中之战的失败,率领军队撤出汉中。

后来,有人对这段历史进行评价,认为曹操当初在占领汉中后,没有趁势进军西川,消灭刘备在西川的势力,是他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如果当时他听取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占领了西川,就不会有后来的定军山之败,夏侯渊也就不会战死了。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从当时的历史来看,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七月就击破了张鲁,占领了汉中的中心城市南郑,张鲁溃逃巴中。而这个时候,刘备正因为荆州的归属权的争夺,在和孙权在湘水对峙,西川一片空虚。

当时的形势正如司马懿所说的,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征江陵,此机不可失。现在我们攻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入蜀,势必瓦解。而刘晔也说,刘备取得西蜀不久,蜀人尚未归附。我们现在取得汉中,蜀人震恐,他们的势力肯定自会倾覆。以曹公你的英明神武,乘其倾覆之机而进军,没有不攻克的。今不进取,必为后忧。

确实,假如这个时候曹操发动对西川的进攻,肯定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不过,曹操却放弃了大好的时机,没有发动向西川的进攻,自然也有着他自己的理由。我们就曹操的角度对他的这一决策做个分析。

首先,司马懿和刘晔都看到了刘备刚刚占领益州,众心未附的有利形势。不过,他们却没有看到自己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情况。曹操在当时虽然击破了张鲁,占领了南郑。可是,张鲁率领残余势力躲到巴中,并没有完全消灭。

同样的,在关陇地区,曹操也是刚刚征服。在这片土地上,曹操的军队和当地割据势力往复厮杀,一时之间,难以平定。所以说,在后方没有安定的情况下,曹操就开始对西川进军是冒险的。

而且,西川已经被刘备占领了一段时间,虽然还有一定的反抗势力,但是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治理下,也要比曹操面对的反抗势力小得多。这也是刘备能够放心率领主力去荆州和孙权进行争夺的原因。从这一方面来看,是对曹操不利的。因此曹操专注先平定张鲁,到十一月的时候张鲁投降,汉中之战才算告一段落。

第二个原因是曹操的根本在河南河北,汉中并不是他的根本重地。曹操在经过长时期的征战,终于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被开发的主要地区,人口密集,物产丰富。曹操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向四周发动统一战争。

在这块根据地的周围,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江南的孙权和荆州的关羽。他们一直对曹操的根据地虎视眈眈。尤其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多次向曹操发起挑战。在将南郡借给刘备,集中兵力后,更是如此。曹操虽然身在汉中,但是心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两个心腹大患。因此,曹操的军队主力只能短时间的用于其他方向,随时准备回援根本重地。这也是曹操急于结束汉中之战,不愿意开辟新战区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夺取西川不易。曹操如果依照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发起对西川的进攻。虽然在初期可能取得一定的战果,不过难以取得消灭刘备在蜀中势力的目标。

这是因为西川的险固的地形造成的。在后来的钟会灭蜀之战中,钟会虽然占领了汉中,依然被姜维阻止在剑阁之下。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钟会很可能就只能无功而返了。

曹操如果要进军西川,他要面对的对手是诸葛亮。刘备出兵荆州的时候,让诸葛亮镇守成都是有他的用意的。诸葛亮即便打不过曹操,但是防守曹操的进攻还是能够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七月占领南郑,刘备马上就和孙权议和,率领军队回西川了。如果曹操发动对西川的进攻,他的主力会被刘备、诸葛亮纠缠在西川,无法自拔。

第四个原因,曹操的主力陷入西川,会给他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如果如上面的分析,曹操的主力陷入西川,曹操的战略形势会陷入灾难性的局面。曹操面临的局势是,背后的关陇不稳,汉中和张鲁参与势力对峙,主力陷在西川,空虚的根据地面对着关羽和孙权的窥伺。曹操其人用兵如神,绝对不可能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即便是在当时,曹操没有发动对西川的进攻,他的形势也极其不利。孙权和刘备在和平解决了湘水之争,重结盟好后,马上集中了最大的兵力,向合肥发动了进攻。

在这次进攻中,孙权利用曹操主力尚在汉中的时机,集中了十万大军,亲自指挥,向合肥发动攻击。多亏了曹军在合肥的守将张辽英勇善战,在逍遥津一战大破孙权,才保住了曹操淮南防线的安全。

孙权在作战不利,曹操主力随时可能来援的情况下,选择了撤军。如果曹操的主力发动了对西川的进攻,被刘备、诸葛亮牵制在蜀中的崇山峻岭之间,那么孙权是不会那么轻易撤退的。这会使得曹操陷入极端不利的境地。

结语:

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七月击破张鲁的军队,占领了汉中。在这个时候刘备正率领主力和孙权在湘水对峙,蜀中空虚。这个时候,曹操的谋士司马懿、刘晔等人建议趁势袭击西川,但是被曹操拒绝了。

曹操之所以没有利用当时蜀中空虚的机会,袭取西川,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战略形势的考虑。如果曹操发动了对西川的攻势,西川的守将诸葛亮是能够坚守到刘备的援军到达的,这样会使得曹操的军队主力陷入西川。

曹操的后方关陇和汉中地区都是刚刚征服,民心未附。而在关东的根本重地则在关羽和孙权的虎视眈眈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主力陷入西川,会给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紧接着八月孙权发动的合肥之战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用法正后来对此的解释来说,就是“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这个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曹操放弃进攻西川,不是他的战略失策,恰恰相反,这正是曹操老谋深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