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美食 > 正文

中国六大面条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出现于东汉年间,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面条最初只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 "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引:刘熙《释名》),其意指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称之为"饼";以水煮的面条或面块亦全作"饼"称。在不同朝代均有对面条之记载。由初期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到后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纪录。但起初对面条之名称却不统一,除普遍水溲面、煮饼、汤饼外,亦有称水引饼、不托、馎饦等。 "面条"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面条"为长条形,花样却多不胜数,什么冷淘、温淘、素面、煎面……皆属"面条";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叹为观止,可擀、可削、可拨、可抿、可擦、可压、可搓、可漏、可拉……中华面条既属经济饱肚的主食,还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据史录,很多达官贵人均喜吃面,并会以面食招待贵宾。

中国六大面条

四川担担面,汤沸面滑,麻辣味鲜

四川担担面为全国名面食之一,是四川的独特风味。担担面系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挑着担子吆喝叫卖的一种面食,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它是由经营者一向荤素兼有,既有面条,又是有"抄手"(馄饨)。标准的面担,是用硬木制作的,担的一头是"操作台"兼"贮藏室",放有面条、抄手皮、肉馅、蔬菜及各式调料;另一头是"灶披间"、小风箱,可现场煮面。用红油、花椒、咸酱油、芽菜末、葱花、味精、醋等作调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其配料有红酱油、化猪油、麻油、芝麻酱、蒜泥、葱花、红油辣椒、花椒面、醋、芽莱、味精等十多种。

兰州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

兰州拉面是中国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 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拉面、水拉面等不同品种。

武汉热干面,需经过水煮、过冷河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酱汁,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

热干面是湖北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面条需经过水煮、过冷河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河南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 ,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筋道,营养高,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

山西刀削面,入口外滑内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

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北京炸酱面,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

炸酱面是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面食。尤其到了夏天,一碗炸酱面,搭配各式菜码,营养丰富,美味十足。炸酱面的关键就在这炸酱上,用料和制作都很讲究。一定要用干黄酱和天园酱园的甜面酱小火慢熬,肉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菜码非常丰富,必不可少的有黄瓜、心里美萝卜、黄豆、豆芽、白菜丝等。当然菜码不局限于这些,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或手头的材料来搭配。吃炸酱面的时候大蒜也是不能少的,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关于吃面,老北京话有个词——"锅挑儿",意思是指面条煮熟后直接捞到碗里吃。与之相对的是"过水儿",是指面条出锅过冷水后再吃。通常炎热的夏天大家都爱吃"过水儿"面。

以上六种面条,加上咸阳biangbiang面延吉冷面山东炝锅面广东云吞面,被并称为“中国十大面条”。